从“0”到“1”!金风科技:那些在海外“随风起舞”的日子
作者:金风科技 2019/04/28 浏览:3632 企业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悄然改变了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作为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的高速发展对国际能源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作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参与者,中国风电产业经过35年的发展,不论在政策、市场规模、技术水平等方面都已实现与国际接轨。伴随风电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风电“走出去”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

 

作为中国最早出海的风电制造企业,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风科技”)早在2009年,就凭借中国和古巴的优惠贷款,点燃了国际化的“星星之火”。10年来,金风科技从“0”到“1”,坚守匠心,矢志推进技术创新,在国际化道路上不断深耕,走出了一条属于国人的风电之路,向更多国际合作伙伴展示中国风电企业的优异表现和国际化水平。

 

如今在北美、南美、欧洲、非洲、澳洲、亚洲、中东北非7大片区,都可以看到金风科技的身影。金风科技风机已遍布全球6大洲,24个国家和地区,正为当地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并通过区域中心及当地子公司设置,实现了资本、市场、人才、技术、管理国际化。早在2016年年底,金风科技国际业务就突破了三个“100万”:累计装机容量突破100万千瓦,在开发项目100万千瓦,在手订单突破100万千瓦。历史累计海外装机量超过167万千瓦。金风科技风机出口量已超过国内风机出口总量的50%。 

不仅如此,金风科技在努力打造国内风电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金名片”的同时,也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更广泛的清洁能源发电投资、智能微网、水务环保以及生态农业,为全球绿色低碳事业添砖加瓦。

 

优异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金风科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直驱永磁技术,同时更与金风人骨子里那股开放、协作、敢为天下先的韧劲、耐心和坚持密不可分。

 

走出去,还要带回来。通过国际化,提升自身的资源整合能力,同时对标国际,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资源“为我所用”,再将这些创新成果反馈到国内,提升国内风电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这同样也是金风科技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目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国际化的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金风科技始终致力于打造一个可负担、可持续、可靠的未来新能源体系,而这一能源体系,势必是国际化、全球化的。

 

本期,我们分别选取泰国、巴基斯坦、巴西三个“里程碑”项目案例,盘点金风科技国际化征程的精彩瞬间,回首金风科技在海外“随风起舞”的日子。

 

柔性塔架技术撬动东盟门户风电市场

 

2016年6月9日,随着对讲机传来“23号机组叶轮组对成功!”金风科技在泰国的Chaiyaphum项目成功完成了最后一台机组的吊装工作。32台风机矗立在纵横连绵的深壑丘陵,一座座巨型“风车”迎风旋转,雄伟壮观。同年12月,项目现场再度传来捷报:Chaiyaphum项目已经成功进入商业运行,巨大的叶轮徐徐转动,昼夜不息地为周边居民送去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

 

以“千佛之国”闻名于世的泰国位于东盟地区的核心地带,区位优势明显,是“一带一路”沿线支点国家,也是金风科技在亚洲的重要战略市场。然而泰国油气资源匮乏,电力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威胁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泰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新能源项目,也将发展新能源列为能源战略首位。金风科技也正是瞄准了泰国的市场蓝海及其所蕴藏的巨大的风电开发潜力,开始了向泰国风电市场的进军。

 

谈到进军泰国风电市场,摆在金风科技面前最大的难题是如何在泰国这样风资源并不丰富的地区,有效提升风机的产品性能,提高风电场的产能。为此,泰国项目团队与公司研发部门建立了热线机制,协调攻关技术壁垒,针对泰国大部分地区风速较低且风切变较大这一特点,进行120米柔性塔架风电机组的研发工作。柔性塔架是金风科技专门为低风速、大叶轮和高塔架所设计的一款塔架产品,最大优势是在轮毂高度达到120米以上的高度、风机发电量得到提升的同时,凭借金风科技尖端的整机控制策略实现塔架用钢量的大幅降低,为业主显著节约制造和运输成本。

 

与泰国本土最大的新能源企业之一EGCO公司合作开发的总装机容量80MW的Chaiyaphum项目正是采用了32台120米柔塔121/2500机组,这是金风科技在泰国市场的首个120米柔塔批量项目,也是目前金风科技在泰国容量最大的风电场。Chaiyaphum项目现场属于山地丘陵地带且所处热带,现场施工、吊装工作难度很大。面对七段塔架吊装安全性技术的高要求,现场需要进行夜间不间断吊装作业,这不仅考验着现场人员专业的技术水平,也考验着他们丰富的吊装指导经验以及应对突发状况的处理能力。对他们来说,每一台机组的吊装都是一场攻关战。值得欣喜的是,现场工作人员挥洒的一滴滴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一台台风机的成功吊装与健康运行。

 

值得一提的是,在Chaiyaphum项目之前,金风科技并没有大力开展120米柔塔产品的研发工作,而120米柔塔产品的成功问世则是以成果应用为目标,通过实际的市场需求调整研发方向,引导科研带动技术创新,满足市场需求的典型体现,这也形成了市场需求与技术研发之间的良性循环。这更是金风科技从研发国际化到产品国际化的真正迈进。此外,金风科技也将120米柔塔的技术应用反哺到了中国西南省份的风电项目开发中,抢占了当地风电市场的先机。

 

为了保证Chaiyaphum项目的正常运行,金风科技也在泰国建立了属地化的服务团队,雇佣当地技术人员,为风机提供运维服务。事实上,金风科技在国际项目上开展的服务属地化建设,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消除业主顾虑的同时,也在海外市场上逐步树立起金风科技值得信赖的品牌形象。

 

一节节塔筒记录着金风的风电人奋战在Chaiyaphum的日日夜夜,一扇扇转动的叶片诉说着金风的风电人培育他们的故事。金风的风电人,在“千佛之国”的土地上,谱出了坚挺笔直的风机乐章。

 

 

泰国Chaiyaphum项目风电场

高温型风电机组“玩转”南亚大陆

 

2017年4月1日,当马吉德和阿卜杜拉入职金风科技巴基斯坦塔帕(TAPAL)项目时,他们或许不会想到,自己两年后会成为在本国炙手可热的风电工程师。

 

彼时,巴基斯坦政府刚刚提出,要努力扩大可再生能源装机在本国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可再生能源在巴基斯坦的迅速发展初见端倪。而由于风电发展刚刚起步,具有风电场运维经验的本国人才屈指可数。

 

金风科技2013年正式进入巴基斯坦市场,成为走进巴基斯坦的第一家风电制造商,之后凭借技术适应性的优势和产品的稳定运行迅速成为当地风电项目的标杆,同时也为巴基斯坦培养了一批具有风电场运维和检修技术经验的本国人才。

 

杨建勇是金风科技的中方员工,也是塔帕项目的项目经理,马吉德和阿卜杜拉就是他的徒弟。带的徒弟多了,杨建勇自创了一套画图培训法——最初,他带着徒弟们一边工作一边看图纸,一段时间后,便要求他们试着自己画图。从照着画,到不看原图也能轻车熟路地把图纸画出来,徒弟们的进步让毫无保留的杨建勇颇有自豪感。画图纸的目的并不简单,“把图纸熟记于心,才能熟知工作原理和控制逻辑,在问题处理中至关重要。”他说。

 

而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风电工程师,接受现场授课还远远不够。金风科技把企业在中国国内积累的丰富培训经验也带到了巴基斯坦。杨建勇介绍,除了项目级培训,金风科技还为巴方员工安排了区域级和公司级培训,同时应用多种智能培训平台,巩固和检验培训效果。除此之外,在巴基斯坦员工中树立起与中国国内同等的安全规范也至关重要。

 

如今,巴基斯坦员工已经可以熟练操作以往只有国内研发人员才能操作的核心零部件的检修和维修系统,能够独立处理几乎所有故障,有些人还甚至带起了团队。

 

目前,金风科技在巴基斯坦共有4个项目,包括三峡项目(一、二、三期)、萨察尔(SACHAL)项目、塔帕项目和UEP项目,聘用巴基斯坦属地化员工16名,占了全部工作人员的三分之二左右,一支属地化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已初步成型。

 

除了教会当地员工先进的运维技术,金风科技为巴基斯坦气候和地形定向开发的高温风电机组,也凭借屡创新高的运行业绩赢得了当地电网和客户的高度认可。

 

然而高温机组的科研和开发,却经历了一段长达两年的艰苦攻关历程。

 

巴基斯坦地形复杂,多风沙且酷热无比,每年5月到9月的气温甚至超过45摄氏度。当地可再生能源专业人士胡马雍·阿扎德介绍,挑战除了来自于地形和风沙外,还在于多风季与高温季重合,风的温度极高,给风机带来极大挑战。针对高温环境的研发工作就此展开。

 

金风科技风电集团副总工,当时作为高温机组开发项目负责人的谢生清回忆,为模拟巴基斯坦的地形和气候,同时节约成本,他带领研发团队两次前往我国新疆吐鲁番,收集已有风机在高温工况下出现的各类问题,同时依据IEC等标准,对风机进行了系统的高温适应性设计,在技术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设计的产品反复进行了模拟高温环流测试,在充分考虑到当地弱电网的并网环境下,经过多次设计优化完善,最终研发出真正意义上的高温型风电机组。

 

在巴基斯坦政策的支持下,良好的口碑和先进的技术迅速让金风科技的项目成为巴基斯坦国家银行的重点投资项目。

 

2015年4月,金风科技开始塔帕项目建设。巴基斯坦国家银行项目融资总监奥马尔·卡西姆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在评估融资项目时,银行更加倾向于有记录的、具有金融稳定性,以及具有良好口碑和良好记录的企业。“经过严格的前期尽调和考察,金风塔帕项目自然成为了巴基斯坦国家银行的不二选择。”他说。

 

如今,金风科技在巴基斯坦的项目均已进入售后质保期。转动的风机正在为南亚大陆上这个热情的国家送去源源不断的清洁电力,为缓解当地电力供给紧张,促进中巴走廊能源转型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巴基斯坦Sachal项目风电场

巴基斯坦培训现场

 

服务模式创新解锁南美风电困局

 

时间追溯到2015年。彼时,巴西风电运营商Energimp的242台机组正在经历风雨飘摇、苦苦挣扎的“流浪”旅程。

 

这242台机组分布于巴西境内南北两州的五个城市,五个场群中有三个场群沿海而建,高温、高湿、高盐的沿海腐蚀气候极易造成电控部件失效,自然环境本身就为风机稳定运行带来了极大挑战。更雪上加霜的是核心技术支持、运维管理和关键部件供应等方面的严重缺失。在2015年到2017年的三年内,Energimp超过180台机组停机,发电机故障风机损坏率高达75%。

 

然而,看似走入困境的Energimp实则并非全无转圜。凭借敏锐的市场感知与洞察,金风科技早在2015年就开始接触Energimp公司的项目。直到对Energimp探索与谈判长达两年后的2017年5月,双方才正式明确将合作方向聚焦到在役机组的发电机更换和技术升级改造的方案上。

 

金风科技的技术专家们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足球王国”的土地。虽然早有预料,但在绕地球半周飞行24个小时后看到成片停转的风机以及满仓库和散布在现场的各类零部件,金风科技专家们还是受到了不小的心灵触动。他们无限感慨道:“我们要让这些机组都转起来。”

 

短短十二字的承诺,掀开了一场艰难的尽职调研和旷日持久的项目执行工作。

 

这是一批从业超十年的风电研发和工程设计专家。他们先后两次到巴西项目现场进行了技术调查和一次技改方案样机调试工作。在异国水土不服、寒暑对调、昼夜时差颠倒以及饮食不惯的情况下,他们在每次近3周的调研期内转战6个城市,平均每天只睡4小时,在高温且无助爬器等多重困难下,最多一天爬了4台风机。终于,团队在无数个通宵达旦后完成242台机组尽职调查工作,并针对每个风电项目和每台机组的特定问题,展开了讨论并制定了定制化的升级技术方案,四份300余页的中英双语尽职调查报告和40多项被认证的升级方案计划为后续合同顺利签订提供了重要保障。

 

今天巴西市场的全新服务模式就是由此而生的。这是金风科技因地制宜,针对特定巴西市场Energimp项目开创的创新业务方向,打开了巴西市场及类似后服务市场的大门。由于巴西当地法律体系和财税环境的复杂性,为了迎接全新业务模式下的项目挑战,同时保证Energimp项目顺利执行,金风科技以“客户导向”为核心,采取灵活的项目制调动,通过跨团队协同、内部流程优化、前后台资源联动、属地化人力物力的建立,打通了跨国采购、物资管理、物流运输、交付、属地建设和运维的各流程链条。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巴西项目现场团队通力合作,在4个风电场、13个工作面同时开展工作,克服了语言不通、环境恶劣、工期紧张等一系列困难,自2018年7月起进行了40余项技改、维修,完成超过510种、12万颗物资的交付。

 

值得一提的是,金风科技在国内建立技术与服务专业化项目组的同期,也聘请了在风电行业有超过15年工作经验的巴西专家。借助在行业内良好的声誉和号召力,金风科技迅速在巴西当地组建了超过40人的现场服务和后台支持团队。中巴双方分工明确、紧密配合,真正实现了金风科技市场和人才的国际化。

 

截至2019年3月1日,金风科技已完成Energimp项目84台机组的技改、调试,目前242台机组共有145台并网发电,进入正式服务期。其中,作为Energimp五个风电场中技术难度最高、执行风险最大的Morgado风电场,其19台风机于2018年12月13日全部通过试运行并满负荷并网发电。这是巴西风电史上最早的风电场之一,也是该风电场近五年来的首次全部并网发电。

 

“如果中国人做不到,那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做到!”这是巴西同行在看到金风科技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时,发出的由衷感叹。

 

巴西Morgado项目风电场

 

在经济全球化面临严峻挑战的今天,一家来自新疆、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可再生能源企业正在以行动推动全球能源转型,践行可持续发展承诺。在金风科技国际化进程中,我们看到了创新的精神、坚韧的性格和敢于担当的勇气,更重要的是,金风科技收获了越来越多能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全球合作伙伴。能源转型的进程漫长而曲折,清洁能源之光遥远而微弱,正是这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故事和故事里的人,让我们坚信:“随风起舞,此道不孤。

 

                   
本文由中国风电新闻网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更多风电资讯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chinawindnews投稿邮箱:357531359@qq.com
京ICP备14060144号-3

微信二维码